18015581213
0512-65070317

不同体质人的调养

返回
2014-06-27 875

一、六种体质人的调养四字诀
       体质食养一面要辨明每个人的体质类型;一面又要认清成百上千的食物性味和功能;不仅如此,还要把两边正确地结合起来。合错了就会吃错,非但得不到营养,还会吃出问题来。为此,我们为体质食养的理论和方法编了只有廿四个字的口诀:“寒则热之,热则寒之;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;燥则润之,湿则祛之。”现在逐字逐句扼要地解释如下:
 
    我以「两纲八要」为准则,将人体体质分成六个主要类型:正常质、倦白光质、燥红质、迟冷质、腻滞质和晦涩质。
 

 

    什么叫“两纲”?阴阳两纲。这是中医学理论的根本大纲,也是其哲理上首重辩证的一大特色。放之四海而皆准。放在人体体质分型与调治原理上也准。
 
    什么叫“八要”?即:寒热、虚实、气血、燥湿八个要目。这是人体在生命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反应。当阴平阳秘,平衡时,除虚实外都是正常的生理性的反应;如果有了过与不及,当由量变而质变,超过一定限度时,即变成病理反应。调理好了,又回复到正常。
 
根据两纲八要调理身体
 
寒则热之
 
    寒是人体能量代谢不足的反应,怕冷是其特点:手冷、脚冷、腹冷、背冷、头寒、胃寒、子宫寒等等。古医籍上常说“阳虚则外寒”,固然不错,其实真正阳虚时是内外都会寒的。怎么办?“寒则热之”。《内经》说:“疗寒以热药”。药食同源。我们则用热性食物调养。举例来说,喝”鲜金橘姜蜜“,可以有助温肝散寒,行气润燥;喝”紫苏姜红糖茶“,则有助于温肝散寒,理气和胃。同时,忌寒性食物,不要雪上加霜!迟冷质和倦白光质当用此法。
 
热则寒之
 
    热是人体能量代谢过于亢进的反应。一个人在运动后、情绪激动时、饮食后,新陈代谢率会暂时升高,产热增多而感到热。这是生理现象。如果是由于某些病理反应,尤其是那些原因不明的,体温表上反映不出来的“热感”。中医学常称此为“虚热”。中医古籍上常提到“阴虚则内热”。其实内外都热的。常会感到“五心烦热”:两手心热、两足心热、舌心热。此外,也多见,鼻出气热、口气热、胃热、尿热等。怎么办?“热则寒之”,“疗热以寒药”。我们则用寒性食物调理,建议饮用“薄荷杞子菊花茶”,有助清泻肝火,平肝明目。同时,忌食热性食物,不要火上加油!燥红质当用此法。
 
虚则补之
 
    “虚”是指人体机能不足的状态。阴阳、气血、五脏都可能出现虚象。因此,必须分清哪里虚,是阴虚还是阳虚,心肝脾肺肾是哪一脏虚,还是两脏同虚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,反正一补了之!补错了,必有害处,没有好处。阴虚误补阳,会助阳劫阴而阴更虚;阳虚误补阴,会滋阳潜阳而阳愈虚。五脏之间本来是五行生克平衡的,相安无事的,一旦某脏受损致虚而五脏之间失去了平衡,理应针对虚脏进补,决不能盲目乱补,补错了则更增加其不平衡,例如补肾,可喝首乌芝麻茶。
 
    另一个更严重的情况是“无虚乱补”。人们误以为要健康长寿就是多吃点补品。补错了,越补越糟,迟冷质、倦白光质、燥红质,当分清阴阳气血五脏之虚,用补法。
 
实则泻之
 
  “实”比“虚”更难懂。中医病理学中有条原理:“精气夺则虚,邪气盛则实”,意思是人的精气被剥夺了即产生虚象;邪气作用于人体,人体产生了强烈的反应时,则现实象。所以“邪实”时,人体常有明显的反应:或痛或肿,或热或寒,或鼓或胀。这时候必须“实则泻之”,用泻法。这里指应该用泻去实邪的方法和药食,如利湿邪的冬瓜、白萝卜,化瘀邪的山楂黑木耳,以及舒肝理气,活血化瘀的玫瑰山楂茶等。腻滞质和晦涩质常用此法,有时当攻补兼施,辨质论食。
 
燥则润之
 
    燥是干燥的意思,是人体内精、津、液不足的表现,或由于吸收不够,或由于损耗过多,尤其以肾精亏损为重要因素。临床上多见口干、舌燥、唇裂皮枯等。多因阴虚而内热,热灼津液而成燥,故可兼见红热之象:手脚心红热、舌心红热、尿赤而热、大便干而易出血等。此时,当“燥则润之”,用增液润燥之法。可用多汁且有养阴清热功能的食物,如山药、木耳、鱼膘、蜂蜜,也可喝黑木耳胶原饮等。燥红质用此法。
 
湿则祛之
 
    湿是营养物质在体内经新陈代谢后,应该排出体外而因某些脏腑功能不足,而积滞于体内的废物。湿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不是什么病,而是病理体质状态。新陈代谢已有一点问题,但目前医学还不很清楚。有时候,哺乳期婴儿和母亲都可见舌苔厚腻,但并无任何不适。酒客湿重者也很多见。有些人平时会有少许黏痰,或少许白带,也多不为病。此时应该进行适当调理,当用“湿则祛之”之法。
 
    祛湿是比较复杂的。首先是利尿。古训有言:“祛湿不利小便,非其治也”。其次是应三焦分治:湿在上焦,用芳香化湿,如苦杏仁;湿在中焦,用苦味燥湿,如陈皮;湿在下焦,用淡渗利湿,如冬瓜、薏仁、茯苓,或喝金橘薏米水有助健脾祛湿。还有湿在肌肤的、在经络的、在骨肉的,都当分别而调,随质加减,但有个总法门:利小便,让废物从尿排出体外。

 
二、 中医六种体质类型及养生
    (一)气虚体质养生
    ( 所谓气,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,由肾中的精气、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。气虚,泛指身体虚弱、面色苍白、呼吸短促、四肢乏力、头晕、动则汗出、语声低微等。包括元气、宗气、卫气的虚损,以及气的推动、温煦、防御、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,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,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。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。气虚是一种多发证,多因先天不足、营养不良、年老虚弱、久病未愈、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。在临床上,气虚还包括肺气虚、心气虚、脾气虚、肾气虚诸证。)
    养生原则   补气养气,因肺主一身之气,肾藏元气,脾胃为“气生化之源”,故脾、胃、肺、肾皆当温补。

    饮食调养:可常食粳米、糯米、小米、黄米、大麦、山药、籼米、莜麦、马铃薯、大枣、胡萝卜、香菇、豆腐、鸡肉、鹅肉、兔肉、鹌鹑、牛肉、狗肉、青鱼、鲢鱼。若气虚甚,当选用“人参莲肉汤”补养。

 

    (二)阳虚体质养生法 
   (阳虚指阳气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证候。阳气有温暖肢体.脏腑的作用,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,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。常见的有胃阳虚.脾阳虚.肾阳虚等。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、面色苔白、大便溏薄、小便清长、脉沉微无力等。)

     养生原则     祛阳法寒,温补脾肾,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。五脏之中,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,脾为阳气生化之源,故当着重补之。

   养生方法

    精神调养: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肝气虚则恐”,意思是肝脏功能差的人,容易恐惧,又指出:“心气虚则悲”,这是说心脏功能低下者精神上易出现悲哀的情绪。中医认为,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,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,易于悲哀,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,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,去忧悲、防惊恐、和喜怒、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。

    环境调设: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,喜暖怕凉,耐春夏不耐秋冬,故阳虚体质者尤应重环境调摄,提高人体抵抗力。有人指出,若在夏季进行20~30次日光浴,每次15~20分钟所得的紫外线将能使用一年。对于年老及体弱之人,夏季不要在外露宿,不要让电扇直吹,亦不要在树阴下停留过久。

     加强体育锻炼:因为“动则生阳”,春夏秋冬,每天进行1~2次,具体项目因体力而定。

     饮食调养: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,如羊肉、狗肉、鹿肉、鸡肉,根据“春夏养阳”的法则,夏日三伏,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,配合天地阳旺之时,以壮人体之阳。

 

   (三)阴虚养生法

   ( 阴虚是指由于阴液不足,不能滋润,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。临床可见低热、手足心热、午后潮热、盗汗、口燥咽干、心烦失眠、头晕耳鸣、舌红少苔,脉细数等症,治以滋阴为主。若阴虚火旺者,宜养阴清热。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病变,常见者有肺阴虚证、心阴虚证、胃阴虚证、脾阴虚证、肝阴虚证、肾阴虚证等。)

  养生原则    补阴清热,滋养肝肾,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;五脏之中,肝藏血,肾藏精,同居下焦,所以,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。

   养生方法。

     精神调养: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,常常心烦易怒,这是阴虚火旺,火扰神明之故,故应遵循《黄帝内经》中“恬淡虚无”、“精神内守”之养神大法。平素在工作中,对非原则性问题,少与人争,以减少激怒,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。

     环境调摄:此种人形多瘦小,而瘦人多火,常手足心热,口咽干燥,畏热喜凉,冬寒易过,夏热难受,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。

     饮食调养:应保阴潜阳,宜清淡,远肥腻厚味、燥烈之品;可多吃些芝麻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甘蔗、鱼类等清淡食物,对于葱、姜、蒜、韭、薤、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。

    节制性欲:因为精属阴,阴虚者当护阴,而性生活太过可伤精,放应节制性生活。

 

    (四)痰湿体质养生法

   ( 痰湿亦称为迟冷质,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。这里的“痰”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,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,是病理性的产物;“湿”分为内湿和外湿,外湿指空气潮湿、环境潮湿,如淋雨、居处潮湿等,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;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,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,或因饮食水分过多,或因饮酒、乳酪、生冷饮料,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。此种体质者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调、内分泌失调等。)

   养生方法。

     环境调摄: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;在阴雨季节,要注意湿邪的侵袭。

     饮食调理:少食肥甘厚味,酒类也不宜多饮,且勿过饱。多吃些蔬菜、水果,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、化痰祛痰的食物,更应多食之,如白萝卜、荸荠、紫菜、海蜇、洋葱、批杷、白果、大枣、扁豆、薏苡仁、红小豆、蚕豆、包菜等。

     运动锻炼:痰湿之体质,多形体肥胖,身重易倦,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,散步、慢跑、球类、游泳、武术、八锦、五禽戏,以及各种舞蹈,均可选择。活动量应逐渐增强,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、致密之肌肉。气功方面,以动桩功、保健功、长寿功为宜,加强运气功法。

 

    (五)血瘀体质养生法

     (血淤即血液运行不畅,有瘀血。 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,或血流不畅,运行受阻,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)

  养生方法

     运动锻炼: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,如各种舞蹈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动桩功、长寿功、内养操、保健按摩术,均可实施,总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,以助气血运行为原则。

     饮食调理:可常食桃仁、油菜、慈姑、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,酒可少量常饮,醋可多吃。山植粥、花生粥亦颇相宜。

     精神调养: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,要培养乐观的情绪。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,营卫流通,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。反之,苦闷、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。

 

   (六)气郁体质养生法

     (气郁因情志不舒,气机郁结所致。证见胸满胁痛,噫气腹胀。)

    养生方法

     调摄情志:此种人性格内向,神情常处于抑郁状态,根据《内经》“喜胜忧”的原则,应主动寻求快乐,多参加社会活动、集体文娱活动,常看喜剧、滑稽剧、听相声,以及富有鼓励、激励意义的电影、电视,勿看悲剧、苦剧。多听轻快、开朗、激动的音乐,以提高情志。多读积极的、鼓励的、富有乐趣的、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,以培养开朗、豁达的意识,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,知足常乐。

     多参加体育锻炼和旅游活动:因体育和旅游活动均能运动身体,流通气血,既欣赏了自然美景,调剂了精神,呼吸了新鲜空气,又能沐浴阳光,增强体质。气功方面,以强壮功、保健功、动桩功为宜,着重锻炼呼吐纳功法,以开导郁滞。

     饮食调养:少量饮酒,以活动血脉,提高情绪。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,如佛手、橙子、柑皮、荞麦、韭菜、茴香菜、大蒜、火腿、高粱皮、刀豆、香橼等。

三、详解6种体质养生法

1.中性体质养生方法

      中性体质: 指的是阴阳平衡,气血旺盛流畅,脏腑功能正常协调,身体能力抗病强的生理特徵。中性体质的人不仅是先天禀赋良好,后天也调养得当才能形成。此类型的人体质不寒不热、形体胖瘦匀称、体格健壮、髮茂黑泽、面色光泽、食慾正常、睡眠良好、耐寒耐暑、精力充沛、舌澹红润有泽、舌苔澹薄、脉象和缓有力。

      日常养生注意中庸之道,不要吃得过饱,也不能过饥,不吃冷,也不吃得过热。中性体质:多吃五谷杂粮、蔬菜瓜果,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。运动上,一般选择温和的锻炼方式,运动强度不要太大就可以。老年人适当散步、打太极拳。

2.阴虚体质养生方法

      阴虚体质: 具有体质偏热、机能虚亢等生理特徵。阴虚体质的人大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、后天调养不当或久病不癒所致,多见于体型较瘦的人身上,主要表现的症状有:身体消瘦、面色黯澹无光或潮红,有时会有烘热感、口舌容易乾燥、口渴时喜欢喝冷饮、四肢怕热、易烦易怒、容易失眠、大便偏乾、小便短少、舌红少苔、脉象细数。

      此种体质者应多食滋补肾阴的食物,如芝麻、糯米、绿豆、龟、海参、鲍鱼、鸭肉、百合,鸡蛋,蜂蜜,燕窝,白木耳,豆腐,黑豆,甘蔗,梨,猪蹄,鹅肉等。该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,常常心烦易怒,这是阴虚火旺,火扰神明的原因,所以应该遵循《黄帝内经》中“恬淡虚无”、“精神内守”的养神方法。平时工作生活中,非原则性问题,少与人争,以减少激怒。

3.阳虚体质养生方法

      阳虚体质: 中医来说指阳气偏衰、机能减退、热量不足、抗寒能力低弱的生理特徵。阳虚体质的人大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所致,较常见于体型白胖者,主要表现的症状有:面色澹白无光、口澹不渴、体寒喜暖、四肢欠温、不耐寒冷、精神不振懒言、大便稀泻状、小便清长或短少、舌澹胖嫩苔浅、脉象沉细无力。

      阳虚体质之人,要加强体育锻炼,春夏秋冬,坚持不懈,每天进行1~2次。具体项目,因体力强弱而定,如瑜伽、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五禽戏、八段锦、内养操、工间操、球类活动和各种舞蹈活动等,亦可常作日光裕、空气浴,强壮卫阳。气功方面,坚持做强壮功、站桩功、保健功、长寿功。

4.气血虚体质养生方法

       气血虚体质: 中医来说多半是本身脾胃消化功能不佳或大病久病后气血不足,此类型常是面色苍白或萎黄、说话有气无力、四肢倦怠乏力、头晕目眩、心悸失眠、两眼乾涩、舌澹苔少、小腹隐隐作痛、有空坠感、女性经量少颜色澹薄,脉象细弱无力。

情志调养

1.减少激怒。平素在工作中,若非原则性问题,少与人争吵,减少激怒。

2.减少情绪波动。情绪波动易加重阴虚,故应该节制,要安神定志,以舒缓情志。

3.保持稳定心态。学会正确对待喜与忧、苦与乐、顺与逆。

起居调养

1.这种体质的人通常形体瘦小,瘦人多火,常手足心热、口咽干燥,尤其夏天很难受,因此夏季应注意避暑。

2.保证充足睡眠。晚11时前应卧床休息,以藏养阴气。应该尽量避免会加重体虚的熬夜和剧烈运动,也要避免高温酷暑的工作环境。

5.淤血体质养生方法

      瘀血体质: 中医来说主要徵候是血行迟缓不畅,多半是因为情绪意志长期抑鬱,或久居寒冷地区,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,以身体较瘦的人为主,常见有头髮易脱落、肤色暗沉、唇色暗紫、舌有紫色或瘀斑、眼眶暗黑等症状,脉象细弱。此类型的人,有些明明年纪未到就已出现老人斑,有些常有身上某部分疼痛的困扰,例如: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经,男性身上多有瘀青等,身上的疼痛症在夜晚更加重(因为活动少)。

      血淤体质者的病因与气血淤滞有关。气血一旦淤滞,既可能化寒,也可能化热,甚至痰淤相杂为患。养生根本之法在于活血化淤。最好能注意调整自身气血,吃一些活血类型的食物或补药,多做有利于心脏血脉的运动,调整自身心理状态,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。

      血淤体质之人在精神调养上,要注意培养乐观的情绪。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,血液流通,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。反之,此种体质者若陷入苦闷、忧郁情绪中则会加重血淤倾向。保持心情的舒适顺畅对血淤体质者的身体益处十分重要。

6.虚寒体质养生方法

      虚寒体质其他体质: 平素怕寒、怕风,手足冰冷,喜欢热饮,讲话无力或容易疲倦,易腹泻或大便软,频尿,尿色较澹等。

      脾胃虚寒证是由于素体脾气虚,或脾虚日久,波及脾阳,使脾阳也虚。或贪食生冷,损伤脾阻,导致脾阳虚不能温暖胃肠,寒气自内而生的病证。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十二指肠炎、吸收不良综合征、溃疡性结肠炎常出现或伴有脾胃虚寒证。